国际学校,这个家长们曾经众星捧月的“香饽饽”,近年来,似乎已失去了原有的耀眼光环——这一年来,可以说是充满了动荡和未知。而近日,处在改革风尖浪头上的国际学校,再度传来了让家长们心惊胆战的消息。
北京市教委官网显示,该机构发布了关于批准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终止的通知。这是北京首个被终止的公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该项目是与加拿大BC省加里波第高中合作的,2019年至2020年间招生2届,每年招生60人,学生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后可获北京和加拿大两地的高中毕业证书。按原计划,项目有效期至2023年8月31日。这意味着,距离项目结束还有至少一年的时间。
在经历了哈罗停办、德威校长跑路以及无数知名国际学校改名之后,又迎来了公办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停办,可谓是雪上加霜。很多子女正在走国际教育之路的家长们,再次焦虑难耐:这个行业究竟是怎么了?
“更名潮”席卷全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教育多样化的追求更为积极,因此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数据统计,中国的国际学校数量,已从1999年的86所激增到2019年的861所。权力寻租、黑箱操作、漫天要价的学费等乱象也由此潜滋暗长。因此,近年来国家对国际学校的监管愈发严格。
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国际”“全球”等字样。在这一要求下,近一年来,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余座城市,有超过100所民办学校纷纷更名,“更名潮”席卷全国。
以上海为例,鼎鼎大名的神仙学校,上外系、华二系、世外系的学校几乎都改名了,有的完全看不出原来学校的影子。北京的国际学校也是如此,截至目前,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已改名为北京市朝阳区清森学校、北京市海淀国际学校已改名为北京市海淀外国语藤飞学校、哈罗北京已改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
《意见》也要求,严禁引进境外课程及教材开展教学。这意味着,面向中国籍学生的民办“国际学校”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面临着一系列合规调整。对国际学校来说,这意味着原本以国外课程和教材为卖点的他们,对家长们瞬间失去了吸引力。
“停办潮”来势汹汹
摘下“清华”的高帽,脱掉“国际”的外衣,更名从来不是简单的换个名字,而是应对监管的必须之举,但更名至少意味着还活着。《意见》也要求,原则上不得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受新政策影响,此前未获得办学许可的国际化学校只能宣布停招、停办或分流学生。
这直接带来了一大波“国际教育”的“停办潮”——深圳哈罗礼德国际学校、北京昌平新东方双语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停办,深圳太子湾实验部停办……而活下来的国际学校,和之前一样活得滋润的并没有几家。
曾经有业内人士算过,一所国际学校的学生人数达到学校总容量的35%-40%,才能保证收支平衡。近年来,因为疫情、国际形势以及自身经营问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专家分析,至少一半以上的国际高中完不成招生计划,即便是那些头部的国际学校也难独善其身。
经营困难、停办或跑路,这样的不确定性,也足以让家长们焦虑万分。据统计,在2015年至2020年短短5年间,上海有30余所国际高中和国际课程项目因财务压力等原因停止运营。
在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下,把孩子直接送到海外,接受更为地道的国际教育,不适为一个更好的方法,特别是在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国际学校堪称英美名校的绝佳跳板,与欧美名校互联互通,采用英美教育体系和课程安排,未来更容易实现无缝对接。
从教学理念上来看,认同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学习能力及内在价值,是大多数欧洲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欧洲国际学校也非常注意发展学生的各项必备技能及特质,使其成为终身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国际学校启发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让他们有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挑战中尽展所能,而不是成为考试的奴隶。
凡来源标注“惟世教育”均为惟世教育原创文章,版权均属惟世教育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未注明来源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处理。
免费获得学习规划方案
已有 2563 位留学生获得学习规划方案
马上领取规划
*已对您的信息加密,保障信息安全。